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观念已经有了一个变化,由资格到技能,再到能力,一种综合的能力。当代人才的标准是能力。
现在我们跳出家庭教育,从宏观的角度看,您觉得中国存在教育过度吗?大学生找不到工作,是正常的吗?
我觉得中国教育的重大缺陷之一是片面教育,过度教育的本质是片面教育,在知识、应试上是过度教育,也就是为了考试所做的准备是过度的。
对全面的教育而言是教育不足,比如综合素质教育严重不足,审美的、体育的以及劳动教育缺乏。中国除了智育方面过度之外,其他教育都是不足的。我们家庭中的每个孩子都容易出现这种状况,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我们中国的教育缺乏生涯教育,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,特别需要这种生涯教育。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,已经有求职意识,有要在某个方面发展的意识:我应该了解我自己,我的潜能何在,社会需求何在,我将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很好地生存,服务社会,发展我自己。生涯教育也是一种生存教育。现在我们的教育只认文凭,人们疯狂地追求文凭。文凭为本就是分数为本,分数为本就是应试教育为本。虽然有无数理由可以说明文凭是多么重要,但是,客观现实说明:生存能力更为重要。
也许有人会说,照你这样讲,我们现在可以不要文凭了,我们只要有一点生活技能,将来就能找到工作吗?我们要很实际地考虑问题,你当然可以追求文凭,高学历是现实需要。但是更要有生存意识,很多有文凭的人发展不好,因为没有真本事。一个人应该既有文凭又有技能,当两者不能兼得时,宁可要有一定的技能。
现在的危险是有些人有文凭,没有本事;有些人既没有文凭,也没有本事,这就是教育失败的结局,失败的就是这两种人。我女儿在找工作时,最有利的条件是有写作的能力,她全部的水平体现都在写作能力上。女儿上大学时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,现在明白了,人必须掌握一种服务社会的本领。
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观念已经有了一个变化,由资格,就是文凭,进入技能,再进入能力,一种综合的能力。现在已经进入重能力的时代。
现在教育强调学习获得某种证书,这是大多数父母和老师评价孩子的一种标准。孩子真的要学习获得那么多证书吗?我觉得家庭没有给孩子一个纯粹自由的时间,比如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,父母会觉得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。
这里有一个标准,衡量孩子是不是一个现代的儿童,标准之一是看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。1996年的调查发现,中国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67分钟,现在恐怕更少了。父母有一个误区,觉得要做负责任的父母,就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好,以为这样就是充分利用时间没有耽误孩子。
我要提醒父母,儿童时期是一个成长时期,他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。如果孩子像机器一样运转了,就会把无限的可能性变成唯一的可能性,这是一种残忍的做法。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,孩子都是潜在的巨人。本来他完全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人,你给他全封死了,你给他选定的这个轨道他未必就能成功。父母这样做是非常可怕的。孩子特别需要独立支配的时间,要给孩子自由飞翔的空间,这是孩子内心涌出来的动力,这对丰富孩子的人生大有好处。孩子在双休日,至少有一天是要用来玩的,不能都学习。玩是孩子童年的需要,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说,孩子懂道理是看会的,不是听会的,是看小伙伴怎么做学来的。因此,父母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,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时间。童年需要幻想。
孩子需要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,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展。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,他们的心灵需要自由驰骋。过度教育等于他全得听你的了,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意识都非常不利。另外,孩子容易对此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。大家知道,孩子是最好奇和最好动的,但他们的专注持续时间又比较短,他们需要的是有趣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领悟式教育。如果我们老是以教育成人的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、讲述道理,他们不但会厌倦,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。
因此,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,只有把握好度,才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地自由成长。